一、学术交流

根据国家和时代发展的需要,秉着与时俱进的原则,借助我校“双一流”平台及科研基地立足交通学科以点带面、向全球辐射,以引进来走出去为战略,以学科交叉与融合为特色推动学术交流国际化、常态化。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硕果累累,与智能交通研究所进行紧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世界著名高校包括: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(UIUC)、美国马里兰大学、美国华盛顿大学、英国帝国理工学院、日本京都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等。此外,研究所还与数十所国际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。以上成果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的机会,采用座谈、讨论、演讲、展示、实验等方式进行,同时有学术访问、交换培养、联合培养等模式。要求研究生参加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报告平均在10次以上,参加国际会议次数平均在5次以上,然后在每个导师或导师组内部学术讨论,从而促进交流,扩展学生的知识面。


二、培养管理

为了规范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,提高工作效率,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并完成一定的学分和规定的课程,以开题和答辩为重要时间节点围绕培养环节有效组织和审查,严把毕业生质量关,确保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。


三、学风教育

在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,依托建筑工程学院,根据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特点制定严格的规范,用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,研究生导师普遍注重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,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。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,防范出现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,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风范建设,维护学术声誉,协助导师、答辩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更加全面的了解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,制订了《浙江大学智能交通研究所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办法(暂行)》,从2012年起,申请答辩的各类研究生,在申请答辩前均须经过《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》的检测。要求研究生导师以身作则,做出优秀的学术模范:从研究生院和学院层面强化研究生导师的教学纪律要求,鼓励创新课堂教学方式,要求导师立人先立己,端正自己的学术态度,并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;教师在培育学生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过程中,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学术道德的培养,只有以端正的学术态度、忠诚的学术良心、良好的学术行为习惯,才能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进行。


四、奖助体系

为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,增强科学研究创新意识,提高科学研究水平,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,设立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制度,并制定《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(试行)》,确定申请条件与奖励标准。同时为帮助、缓解本校学生因大病、重病或家庭重大变故而导致的生活困难,根据《浙江大学研究生资助管理办法(试行)》和《浙江大学爱心基金学生专项基金实施细则(试行)》,正式启动学生专项基金的补助工作。研究生资助类型包括岗位助学金,“助研、助教、助管津贴(以下简称三助),以及助学贷款、困难补助、专项助学金等。坚持奖助结合、双管齐下的原则,并且优化机制努力完善奖助体系。为此,特建立研究生院评奖工作小组,负责毕业研究生奖助学金的决策和领导工作,负责本单位奖学金的组织和送审工作。


五、其他“育人”措施

在培养过程中,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,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,根据每个不同的学历背景、兴趣爱好等条件进行差异化培养,对于在校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研究生,在给予奖励的基础上可根据个人发展计划与学校培养计划相结合,为其提供出国留学、者申报项目或者直博(进入博士流动站)等机会。

返回原图
/